有人說,人退休了,就與企業沒有多少瓜葛,而黃福林則不然,他的心仍然與企業貼在一起。 黃福林1964年畢業于西安公路學院,在校學習專業并未涉及汽車模型,但他對這門技術非常感興趣。1970年他從長沙交通學校調回南陽宛運公司工作,正趕上保養場(現金方正公司)研制瑪斯發動機曲軸,便有了用武之地。 灑下56天的辛勤汗水,第一根曲軸試制成功,裝車路試,各項性能良好。黃福林和場里的技術人員臉上都露出了笑容。 然而,天有不測風云。黃福林正在忙碌工作時卻患了一場大病,雙退截肢,一時間他絕望了,望著熟悉而難舍的木模工作臺和曲軸翻砂煉鐵高爐,他拄著雙拐擦著眼淚,久久不愿離去。 一轉眼48年過去,小黃變成老黃,拐杖和藥包伴隨著耋耄老人。他對自己說,瑪斯車軸啥時候能成為你的“技術朋友”? ...
陳躍武出生于60年代,高中畢業后就來到集團公司工作,先后在二、五、七分公司修理車間當修理工。2015年7月,他被調到維修公司擔任修理一廠廠長。無論在哪里,他對工作都兢兢業業、任勞任怨,是 司機師傅們十分佩服的客車修理行家里手。 俗話說:師傅領進門,修行靠個人。剛上班時,陳躍武虛心向老師傅們求教,憑著一股鉆勁、倔勁、韌勁和對本職工作的熱愛,克服重重困難,邊學邊實踐,常常拿著拆換下來的汽車零件反復琢磨,卸了安、安了卸,以熟悉其性能,掌握正確的修理方法。時間不長,一般的修理活兒他都能拿下來。為了更好地適應修理工作需要,除了上班時間向同事請教外,他購買了汽車維修專業書籍,把書放在床頭和餐桌上,一有空閑,就如饑似渴地學習、鉆研。他不僅研究國內新型客車維修新技術,還研究國外新型客車維修新技術,集團公司購買的國四、國五型客車和進口的豪華客車凱斯鮑爾、沃爾沃、歐洲之星、尼奧普蘭等,他都要搶先學會修理,若是碰到技術難題,他就結合工作...
他叫符英華,原南陽汽車東站辦公室主任,去年8月轉崗到書院服務公司學生食堂工作后,任勞任怨,刻苦鉆研業務,履行職責,積極配合書院服務公司領導做好學生飲食工作,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。 符英華今年52歲,1991年從部隊轉業到集團公司后,干過修理工、服務員和行政工作。無論干什么,他都干一行愛一行?,F在干起了炊事員,不懂的地方就虛心求教,撲下身子從摘菜洗菜切菜做起,每樣活都干得認真。早上四點半到崗,五點開始干活,六點五十就要開飯。學生吃完稍作休息,九點開始忙做午飯,下午3點后準備晚餐。供應兩千多學生吃飯是很累的活兒,一天十多個小時炊事班幾乎連軸轉。夏天汗水往下淌,午間休息時間得去沖洗,以保持衛生沒有異味。比起以往的工作,勞動強度大多了,符英華毫無怨言堅持下來,他說:“對待工作,就是要干一一行愛一行,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,我都是宛運大家庭的一員。”由于符英華工作突出,很快被提拔為炊事班班長。 &nb...